软文推广中,你的脸权到底归谁管?

软文推广中,你的脸权到底归谁管?
【文章开始】
哎,你有没有想过,刷着手机,突然看到一篇讲某产品多好的“分享”,里面赫然出现了你的大脸?或者你参加了个线下活动,回头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商家拿去写软文夸自家东西了?这脸,咋就莫名其妙“被代言”了呢?
一、啥是软文里的“脸权”?不就是用张照片吗?
“脸权”,学名叫肖像权,简单说,就是你的脸、你的形象,你自己说了算,别人不能随便用。在软文里,这个问题特别突出。为啥?因为软文的目的就是让人相信啊!商家觉得,放上真实用户的照片,尤其是那种看起来特自然、特生活化的场景,说服力蹭蹭往上涨。
核心问题来了:商家写软文用我的照片,算不算侵权? 答案是:很可能算! 除非你明确同意了。
- 场景1:街拍变广告? 你在街上走着,被摄影师拍了,照片挺好看。结果转头发现,这照片出现在某服装品牌的软文里,夸他们的衣服时尚(虽然你穿的可能是别家牌子)。这妥妥的侵权! 摄影师和商家都没问过你。
- 场景2:活动照片被“再利用”? 你参加了个品牌体验活动,现场拍了合照。活动结束,品牌方把合照放进软文,说“用户都说好!”。这也很可能侵权! 你参加活动不等于同意他们拿你的脸去做商业宣传啊!
- 场景3:“用户反馈”是真是假? 软文里经常放“用户反馈”,配个笑脸照片。如果这照片是网上随便找的,或者是从别人朋友圈“借”的,没经过本人同意,这也是踩了肖像权的雷区!
二、为啥商家总爱“铤而走险”?风险到底有多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商家也不傻,为啥还这么干?说白了,利益驱动+侥幸心理。
- 真实感诱惑: 一张真实的用户笑脸,比模特摆拍更有说服力,读者更容易产生信任和代入感。
- 成本低: 网上照片海了去了,随手一搜一用,比正经请模特拍、签协议省事(也省钱)多了。
- 被发现概率? 很多人被侵权了可能压根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觉得维权麻烦,算了。这让一些商家觉得“风险可控”。
但是!风险真的可控吗? 民法典1019条写得明明白白: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法律不是摆设!
- 被起诉风险: 一旦被照片本人发现并较真,起诉你,赔钱是跑不了的。赔多少?看情况,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看影响、看商家获利等)。
- 商誉受损: 事情闹大了,媒体一报道,“XX品牌盗用用户照片做虚假宣传”,这品牌形象还要不要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平台处罚: 在微信、微博、小红书这些平台,如果被举报侵权,轻则删文,重则封号,推广费打水漂。
真实案例: 去年有个网红小姐姐,发现自己街拍的照片被一家不知名护肤品用在软文里,宣称她是“忠实用户”。小姐姐一怒之下起诉,最后法院判商家公开道歉并赔偿了好几万。商家那点推广效果,还不够赔的!
三、软文想用真人照片?这几条红线千万别碰!
那是不是软文里完全不能用真人照片了?当然不是!关键是要合法合规。
核心问题:怎么用才不算侵权? 核心答案:拿到授权!
具体怎么做?牢记这几点:
-
明确告知+书面同意是王道!
- 想用谁的照片,必须事先、清晰、明确地告诉人家:这照片要用在哪儿(哪个平台、哪种形式的软文)、用来干什么(宣传什么产品/服务)、用多久。
- 必须拿到对方的书面授权! 口头答应?不行!微信聊天记录?不够严谨!最好是正式的授权书或者电子协议。模板网上有,关键条款写清楚。
- 特别注意: 如果照片里有未成年人,必须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
“已获得授权”不是免死金牌?
- 授权范围很重要!你授权人家用在A产品的软文里,结果人家用在B产品上了,还是侵权!
- 授权期限过了还在用?侵权!
- 把授权书藏好,万一有纠纷,这是你的护身符。
-
“用户反馈”照片怎么来?
- 最保险: 自己拍!找真实的、自愿的用户,现场签授权(或者用可靠的电子签约工具)。
- 次选: 用版权图库购买带肖像授权的素材(注意看清授权范围!商业推广是否包含?)。
- 下下策: 用AI生成虚拟人像(虽然法律风险小,但真实感可能打折扣,读者也不傻)。
-
活动现场照片能用吗?
- 谨慎! 活动前,最好在报名须知、活动现场告示牌等显眼位置写明:“参与活动即视为同意主办方在宣传推广中使用包含您肖像的活动照片/视频”。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格式条款’的效力有时会有争议。
- 更稳妥的做法: 活动后,如果要用某个人的特写照片,单独联系获取授权。大合照风险相对小点,但最好也提前说明。
四、万一不小心用了,被人找上门怎么办?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真要是被投诉了,别慌,也别硬扛。
- 第一时间下架! 不管对方说的真假,先把涉及侵权的软文撤下来,停止传播。这是表明态度,也是防止损失扩大。
- 核实情况: 确认对方身份,确认被使用的照片确实是他的/她的。
- 诚恳沟通: 主动联系对方,道歉(即使你觉得委屈),说明情况(是疏忽还是第三方问题?),表达和解意愿。
- 协商赔偿: 根据影响范围、对方诉求,协商一个合理的赔偿金额(包括可能的维权合理开支)。态度好点,很多时候能降低赔偿额。
- 吸取教训: 赶紧内部整顿,建立图片使用审核流程,该买版权买版权,该要授权要授权。
五、作为普通人,怎么保护自己的“脸权”?
我们不仅是看软文的,也可能成为软文里的“素材”。怎么防?
- 社交媒体发图留个心眼: 朋友圈、微博发自己美照,想想有没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拿走?设置一下隐私权限。
- 参加活动看清条款: 留意那些关于肖像使用的小字说明,有疑问就问清楚。
- 定期搜搜自己: 偶尔用自己名字或者特征图片搜一下,看看有没有“惊喜”。
- 发现侵权,勇敢维权: 保存证据(截图、链接),联系发布平台投诉,必要时咨询律师。你的脸,你做主!
小美(化名)的故事: 小美是个普通上班族,喜欢在点评网站分享美食。有一天朋友告诉她,她的某张餐厅打卡照被一家外卖平台的软文用了,说她是“忠实用户推荐”。小美根本没点过那家外卖!她联系平台,对方起初推诿。小美直接发了律师函,平台很快道歉、删文并赔偿了3000元。小美说:“钱不多,但气顺了!”
最后叨叨几句
软文营销,效果重要,底线更重要。肖像权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或许暗示着,在流量和转化率的诱惑面前,尊重个体权利才是长久经营的根本。具体到网络传播中的某些模糊场景,法律界定可能还不够明确,但未经允许拿别人的脸去赚钱,无论在哪个年代、哪个平台,都是不厚道且有风险的。
保护好自己的脸,也尊重别人的脸。网络世界,清晰一点,规矩一点,大家才能都舒服点,对吧?
【文章结束】
标题:软文推广中,你的脸权到底归谁管?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89278.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