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是软文?教你一眼看穿互联网套路

哪个是软文?教你一眼看穿互联网套路
【文章开始】
你是不是经常刷着刷着手机,突然觉得:“嗯?这篇东西好像哪里不对劲?” 看着像是一篇正经文章,但读着读着,就觉得它好像在悄悄把你往某个方向推……让你想买点什么,或者相信某个观点。停!你可能遇到软文了。
软文到底是个啥?我们先给它画个像
说白了,软文就是“披着羊皮的广告”。它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直接吼着“快来买!”,而是伪装成有用的信息、有趣的故事,甚至新闻报导,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它影响。
它核心的目的就一个:在不引起你反感的前提下,悄咪咪地说服你。
那么问题来了:哪个是软文?怎么把它揪出来?
光说概念太虚了,我们得来点实际的。下次你读到一篇文章,心里可以默默问下面这几个问题,答案自己就会浮出来。
第一问:它的目的是分享,还是销售? * 真分享:作者就是单纯想告诉你一个知识、一个趣闻,或者一个观点。你看完了,收获的是信息或思考。 * 软文嫌疑:你看完整篇,发现它所有的铺垫,最终都指向一个具体的产品、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公司。它所有的“好”,都是为了衬托那个最终要卖给你的东西。这是最核心的判断标准。
第二问:它的语气是不是夸得有点过分了? * 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在说一个东西多么完美、多么无敌、解决了所有问题、没有任何缺点……你就得警惕了。这世界哪有完美的东西?这种“一边倒”的疯狂赞美,大概率是收了钱的。
第三问:它是不是在故意煽动你的情绪? * 软文特别爱用“震惊!”“小心!”“再也不知道就晚了!”这种标题吓唬你,或者用“逆袭”“巅峰”这种故事让你特别激动。在你情绪上头的时候,判断力就会下降,它就更容易得手。
来看个例子,实战分析一下
假设你看到两篇都在讲“护颈枕”的文章。
-
A文章:《颈椎病的十个早期征兆,第三点大多数人都在做!》 > 内容:详细科普了颈椎病的成因、症状,并给出了日常保养的建议,比如多活动、注意坐姿。在最后提到了一句“选择合适的枕头也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没有推荐任何特定品牌。
-
B文章:《因为一个枕头,我的十年颈椎病终于得救了!》 > 内容:用一个感人的故事开头,说自己被颈椎病折磨多年,试过各种方法都无效,直到遇到了“XX牌智能护颈枕”,从此睡眠质量飙升,脖子再也不疼了,人生都改变了!文章还穿插了大量该枕头的高清特写图和购买链接。
哪个是软文? 对,答案是B。A文是科普,目的是分享知识;B文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你觉得这个枕头是神,然后去点击那个购买链接。
为啥现在软文这么多?简直防不胜防
这背后其实就是生意嘛。因为传统的硬广告大家越来越讨厌了,一看就知道是广告,会直接划走。而软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效果真的好得多,所以品牌方都愿意花钱做这个。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带着推广性质的内容都是坏的。有些产品确实不错,通过这种更柔和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也算一种方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欺骗你。如果它把三分好说成十分,隐瞒缺点,甚至编造故事,那性质就变了。
练就火眼金睛:几个一看一个准的技巧
知道了原理,这里送你一套“防坑指南”,下次就能用上了:
- 看账号属性:这个号是正经媒体,还是个人博主?个人博主靠什么赚钱?很大一部分就是广告合作。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能帮你建立第一道防线。
- 搜一下标题:如果你怀疑一篇文章,直接把它的标题复制到搜索引擎里搜一下。如果一大堆账号都在发一模一样的内容,嗯……你懂的,这大概率是统一分发的营销稿件。
- 警惕完美故事:就像前面说的,那种“用了就逆袭”、“遇到就重生”的极端故事,现实里很少见,多是设计好的套路。
- 查看评论区:有时候,评论区比文章更精彩。很多明白人会一眼看穿并在评论区点破“这是软文”,或者分享真实的使用体验。当然,也要注意有些评论区是“控评”的,全是好评也要小心。
至于为什么有些软文就是能让人明明知道是广告还想买,这个……或许和人的心理深层决策机制有关,具体咋回事我也说不太清,反正就是很神奇。
最后聊几句心里话
发现没,软文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被它影响了。
一旦你学会了识别它,你就掌握了主动权。你可以选择:“好吧,我知道你是广告,但如果内容对我有用,产品看起来也不错,我不排斥了解一下。” 你也可以选择:“哼,又想套路我,没门!” 然后一笑而过。
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信息鉴别的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比任何时候都值钱。别盲目相信你看到的一切,多问几个为什么,你的注意力很宝贵,别轻易被人偷走啦。
【文章结束】
标题:哪个是软文?教你一眼看穿互联网套路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90934.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