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你的朋友圈标题总是不够吸引人?

【文章开始】
你是不是也这样?精心修了半小时图,文案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憋出一句“今天天气真好”,然后眼睁睁看着别人随手发的糊图收获几百个赞。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很可能,就是你的标题第一时间,就没抓住人。
朋友圈是个快节奏的地方,别人拇指一滑就过去了。你的标题,就是那个唯一的、能把人摁住、让人想点开看看的“钩子”。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这个“钩子”到底该怎么造。
为啥你的朋友圈标题总是不够吸引人?
先得搞清楚为啥失败,才能知道怎么成功,对吧?我琢磨了一下,大部分人写标题,容易犯这几个毛病:
- 太普通,没记忆点:比如“聚餐照”、“周末快乐”。这种标题等于没标题,别人看了和没看一样,根本留不下任何印象。
- 信息量过剩:恨不得把什么事儿都写在标题里,又长又臭,别人一看就觉得累,直接滑走了。
- 自嗨,没利他性:光顾着说自己多开心,但别人关心的是“这跟我有啥关系?”。
- 缺乏让人想点开的“谜题”:太直白,没有悬念,没有好奇心的驱动。
所以,一个好的标题,它得像个魔术师,能变着法子让人停下脚步。
好标题的核心秘诀:提供价值
别误会,这个“价值”不是说非得是什么赚钱秘籍。它范围可广了。你仔细想想,你愿意点开看的内容,是不是总能满足你某方面的需求?
- 情绪价值:能让人笑,或者让人有共鸣,觉得“哎对对对,我就是这样!”。比如吐槽一下周一上班的痛苦。
- 信息价值:能让人学到点小东西,或者获得一个实用的资讯。比如“发现一家超好吃的宝藏小店,地址在…”
- 审美价值:就是好看,赏心悦目。比如极其精美的摄影图片,标题反而可以简单,但图片本身就是吸引力。
- 好奇价值:最直接的一种,就是让人心里痒痒,想知道“然后呢?”“为啥?”“怎么回事?”。
你的标题,其实就是在用最短的话,告诉别人“点开我,你能得到这个!”。
实战!五招让你标题点击率飙升
道理都懂,具体咋操作呢?给你几个立马就能用的套路:
-
数字+承诺: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比如:《3个小动作,让周末幸福感翻倍》、《花了50块,我在菜市场买到一周快乐》。这招的好处是,承诺非常具体,让人感觉确确实实能捞到点干货。
-
提出痛点问题:把大家共同的烦恼说出来,瞬间拉近距离。比如:《谁懂啊!早起上班的痛!》、《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会让遇到同样问题的人立马产生共鸣,想点进来看你的内容或者评论区。
-
制造悬念和好奇:话说一半,留个钩子。这是最常用也最好用的一招。比如:《没想到,因为一杯奶茶我竟然…》、《关于这件事,我只说三点…》。利用了人的好奇心,不点开看看就浑身难受。
-
讲个故事,用对话感:用“我”或“你”开头,像和朋友聊天。比如:《我发誓,这是今年最惊喜的一次探店!》、《你们要的穿搭链接,我放出来了!》。特别有亲切感,不像在刷动态,像在和朋友对话。
-
蹭热点+个人视角:结合当下大家都在讨论的事情,给出你的独特看法。比如:《看完最近那部爆款剧,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热点自带流量,加上你的视角,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内容。
标题之外,别忘了这些事
不过话说回来,标题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你别成了那个“标题党”,点进去内容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会消耗朋友对你的信任。
- 标题和内容得匹配:标题抛出的钩子,内容得接住。你说“我只说三点”,那内容就真的清清楚楚列三点。
- 图片/视频是标题的最佳搭档:很多时候,视觉内容本身就在帮忙“说话”,标题是辅助和升华。比如一张非常诱人的美食图,配文“猜猜这家在哪?”,效果就很好。
-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偶尔别玩套路,真情实感的标题,反而更容易打动人心。比如记录家人朋友的瞬间,一句简单但真诚的话就足够。
关于标题和整体内容质量哪个更重要,这个其实很难有定论,或许暗示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吧,缺了哪个都觉得差点意思。
避坑指南:这些标题最好别用
知道了怎么写好,也得知道哪些是雷区。
- 过于负能量/抱怨:偶尔一次可以,总发会让人想屏蔽你。
- 故弄玄虚,完全看不懂:比如用一些只有自己懂的缩写或梗,别人get不到,也就划走了。
- 涉及隐私或敏感信息: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 纯广告硬广:除非你朋友圈都是客户,否则这种标题通常没人想看。
写朋友圈标题,其实就是一个练习“如何与人有效沟通”的过程。它考验你怎么在几秒钟内,把你想说的和别人想听的,完美结合起来。
下次发朋友圈之前,别急着点发送。先问问自己:我这个标题,能给自己一个点开的理由吗?
多练几次,你就能找到感觉。慢慢来,比较快。
【文章结束】
上一篇:为什么防疫软文常常让人不想看?
标题:为啥你的朋友圈标题总是不够吸引人?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90219.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