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些微信公众号靠写软文赚钱,你可能天天在看!

揭秘:这些微信公众号靠写软文赚钱,你可能天天在看!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公众号文章读着读着就变味了?开头讲得头头是道,中间突然插进来一个产品,夸得天花乱坠,结尾还给你甩个购买链接... 这感觉,就像正吃着饭呢,突然嚼到一粒沙子,硌得慌!没错,你大概率是碰上软文了!
那问题来了,到底哪些微信公众号在写软文?他们为啥要写?咱普通读者又该怎么识别,别被忽悠了呢?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个事儿。
一、 啥是软文?它为啥这么招人烦?
简单说,软文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它看着像一篇正经文章——可能是科普、可能是故事、可能是情感鸡汤,但核心目的就一个:让你不知不觉地接受某个产品、服务或者观点,然后心甘情愿地掏钱。
为啥烦人?因为它伪装得太好了!它不直接说“快买我”,而是悄悄地把广告信息揉碎了,掺在你看得津津有味的内容里。等你反应过来,可能已经种了草,甚至下了单。这种被套路的感觉,搁谁身上都不爽吧?
二、 哪些类型的公众号最爱写软文?重点来了!
这可是咱的核心问题!根据我平时刷公众号的经验,还有跟一些圈内朋友(咳咳,你懂的)的闲聊,下面这几类公众号,写软文的概率相当高:
-
母婴育儿类: 这类号用户精准(宝妈宝爸),消费力强,焦虑感重。软文常围绕:
- “宝宝必备神器”: 从纸尿裤、奶粉到各种益智玩具、早教课程,没有他们不推荐的。文章通常会讲一个“自家娃用了有多好”的故事,或者渲染“不用这个娃就输在起跑线”的焦虑。
- “妈妈变美/省心秘籍”: 产后修复、瘦身产品、家用清洁神器、带娃好帮手... 打着关爱妈妈、解放妈妈的旗号,实则推销产品。
- “权威专家说”: 引用(有时甚至是编造)专家观点,为产品背书,增加可信度。
-
美妆护肤/时尚穿搭类: 这是软文的重灾区!想想看:
- “亲测好用!XX产品拯救了我的烂脸/秃头!”: 这类标题是不是很眼熟?故事讲得声情并茂,对比图(真假难辨)冲击力强,让你觉得不买就亏了。
- “小众宝藏品牌挖掘”: 打着分享冷门好物的旗号,其实很多是品牌方花钱推广的新品或不知名品牌。
- “跟着博主买,不踩雷”: 博主精心搭配,每件单品都附上购买链接,你以为她在分享时尚?其实她可能在按件收钱。
-
本地生活/美食探店类: 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某个城市或区域的号。
- “新店速递!XX商场惊现网红打卡地!”: 刚开的餐厅、咖啡馆、游乐场,常常需要快速引流,软文推广是常见手段。文章会极力渲染氛围、突出特色(通常是卖点),但可能避谈价格贵、味道一般等缺点。
- “老字号新吃法/隐藏菜单”: 有时是老店寻求突破做的推广,有时则是... 嗯,你懂的。
- “超值团购/限时优惠”: 直接导向购买或领券页面,刺激冲动消费。
-
数码科技/评测类: 这个领域水也挺深。
- “深度评测:XX手机/耳机/电脑值不值得买?”: 看似客观中立,但评测标准、侧重点可能被“引导”,最终结论往往是“瑕不掩瑜,值得入手”。真正独立、敢说缺点的评测,反而显得珍贵。
- “首发体验/抢先看”: 厂商送测的产品,拿人手短,文章基调你猜?具体他们和厂商之间的协议细节,咱外人确实很难摸清。
- “小众黑科技产品推荐”: 和时尚博主推小众品牌类似,很多是推广需求。
-
情感/职场/个人成长类: 别以为这类“走心”的号就不接广告!
- “我用XX方法,实现了升职加薪/财务自由”: 故事最后,往往会“顺便”提到某个课程、某本书、某个理财APP是成功的关键。
- “学会这几点,轻松搞定人际关系/恋爱难题”: 可能导向心理咨询平台、情感课程或者相关书籍。
- “提升自我必备的XX工具/APP”: 在讲方法论时,自然地植入某个效率工具或学习平台。
三、 等等,是不是大号就不写软文?小号才写?
这想法可就天真了! 恰恰相反,很多粉丝量巨大的头部公众号,正是品牌方最青睐的投放对象,因为影响力大啊!他们的软文可能包装得更精致,植入得更巧妙,甚至由专业团队操刀,让你更难察觉。小号当然也写,可能是接一些小品牌的单子,或者为自家产品引流。所以,账号大小不是判断标准,内容本身才是关键!
四、 火眼金睛!教你几招识别软文
不想被当韭菜割?这几个信号要警惕:
- 突然出现的“神器”: 文章前半段还在讲道理、讲故事,后半段毫无征兆地出现一个产品/服务,并开始大夸特夸。转折生硬得像硬塞进去的。
- 过于完美的体验: “用了XX,皮肤好得像剥壳鸡蛋!”“自从买了XX,老公更爱我了,老板给我升职了!” 这种夸张到失真的描述,八成是收了钱的。
- 密集的产品特写+购买链接: 尤其在时尚、母婴、美食类文章里,如果大量高清产品图、品牌Logo露出,文末还贴心附上多个购买渠道(小程序、淘宝链接、优惠券),意图就非常明显了。
- “限时优惠”“手慢无”: 制造稀缺感和紧迫感,是促销的经典套路,软文里也常用。
- 清一色的好评: 评论区如果全是“种草了!”“已下单!”之类的,看不到任何质疑或不同体验,有可能是控评或者筛选过的。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读者也精了,评论区一片叫好反而显得假。
- 看账号历史: 如果一个平时发深度内容的号,突然发了一篇画风迥异、疯狂安利某产品的文章,那就很可疑了。或者,这个号隔三差五就推荐不同的产品,那基本就是“广告号”了。
五、 他们为啥非要写软文?直接打广告不行吗?
问得好!原因其实挺现实的:
- 读者抵触硬广: 大家看到“广告”俩字,或者明显的广告板式,本能就想关掉。软文伪装成内容,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防线,更容易被接受(至少在没识破前)。
- 平台限制少: 微信公众号对纯广告的展示形式和频率有一定限制(比如“文中广告”标识),而软文作为“内容”,限制相对较少,操作空间更大。
- 效果可能更好: 一篇好的软文,通过故事、情感、知识包装,能更深度地传递产品价值,建立品牌形象,转化率有时比硬广更高。毕竟,人都喜欢听故事,容易被情绪打动。
- 公众号要吃饭: 运营一个公众号,尤其是团队化运作的,成本不低(人力、内容、推广)。接软文广告是很多公众号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不然真用爱发电啊?虽然... 吃相不能太难看。
六、 最后叨叨几句:软文就一无是处吗?
呃... 这问题有点复杂。完全否定也不客观。
- 信息渠道: 有些软文确实能提供一些新产品、新服务的信息,你可能真不知道有这东西。
- 内容价值: 部分软文在植入广告的同时,其承载的主体内容(比如育儿知识、护肤科普、职场技巧)本身是有价值的。当然,这需要甄别,看是干货为主顺便带货,还是纯为带货编造内容。
- 商业逻辑: 内容创作者获得收入,品牌方获得曝光和转化,这本身是市场行为。只要不虚假宣传、不坑蒙拐骗,也算一种商业模式。
但核心问题在于“度”和“诚”。过度依赖软文、为了广告牺牲内容质量、甚至进行虚假宣传,这就变味了,透支的是读者的信任。读者也不是傻子,被骗多了,取关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啊,作为读者,咱们得擦亮眼,保持独立思考,别轻易被种草。看到心动的东西,先冷静一下,去其他地方查查口碑、比比价格,别急着下单。作为公众号运营者(如果有的话),也得爱惜羽毛,平衡好内容和商业,真诚才是长久之计。毕竟,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难,毁掉可太容易了。
说到底,公众号软文就像街边飘着香气的烤串,闻着香,但你知道它可能不太卫生,吃不吃、吃多少,全看你自己掂量了。下次再看到那种“好得不像话”的推荐,你会不会多留个心眼呢?
【文章结束】
下一篇:揭秘:这家餐厅为何每天客人爆满?
标题:揭秘:这些微信公众号靠写软文赚钱,你可能天天在看!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87378.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