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类软文写作:如何把广告藏进故事里?

公关类软文写作:如何把广告藏进故事里?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知道这是一篇推销东西的文章,但还是忍不住看完了,甚至还有点被打动?或者,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科普文”,点进去发现最后在推荐某个产品,却并不觉得反感?
这就是公关软文的魔力——它不硬推,而是悄悄潜入你的心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写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上钩”。
一、公关软文到底是个啥?
简单粗暴地说,公关软文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非贬义哈)。它不像硬广那样直接喊“买我买我”,而是把自己伪装成: * 一篇有用的知识科普(比如:教你选牙膏,最后推荐了某品牌) * 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比如:创业者艰辛历程,顺便带出公司产品) * 一则热点事件的评论(比如:分析某个社会现象,巧妙关联品牌价值观) * 一份行业趋势报告(比如:展望未来,暗示自家技术是方向)
核心目的就一个:在提供价值或引发共鸣的过程中,让你记住某个品牌、产品或理念,甚至产生好感,而不是直接掏钱(至少不是立刻)。
二、为啥企业都爱用软文?硬广不香吗?
问得好!这得看你想达到啥效果。 * 硬广(比如电视广告、弹窗): 目的明确——快速卖货。优点是直接,缺点是容易让人烦,信任度低。“王婆卖瓜”嘛。 * 公关软文: 目的更“软”——建立认知、塑造形象、培养好感、埋下种子。优点是更易被接受,传播性强,能讲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品牌故事、价值观),信任感相对高。
举个栗子: 假设一个新品牌做空气净化器。 * 硬广可能说: “XX空气净化器,99.9%除甲醛,限时特价999!” * 软文可能写: 《雾霾天,我如何守护孩子脆弱的呼吸?一位妈妈的肺腑之言》(文中自然融入产品使用体验和效果,强调健康守护而非参数)。
哪种更容易让焦虑的妈妈们转发到家长群?答案显而易见。 软文更像朋友分享,硬广像推销员敲门。
三、写好公关软文的核心秘诀是啥?
秘诀1:忘掉“卖”,先想“帮”
用户为啥要看你的文章?肯定不是为了看你吹牛。你得先解决他的问题、满足他的好奇心、触动他的情感。 * 自问: 我的目标读者现在最关心什么?焦虑什么?渴望什么? * 自答: 可能是健康焦虑、育儿难题、职场压力、省钱妙招、自我提升... 围绕这些痛点或兴趣点切入!
关键: 提供的价值必须是真实的、有用的、能立竿见影感知到的。别整虚的。
秘诀2:讲个好故事,别念说明书
人天生爱听故事。干巴巴的数据和功能罗列,没人记得住。 * 用场景代入: 描绘一个用户熟悉的、有共鸣的具体场景(比如:下班回家累瘫在沙发,闻到厨房飘香...)。 * 用人物共情: 引入真实或虚构的人物经历(比如:创业者、普通用户、甚至一只猫...),让读者产生“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的感觉。 * 用冲突转折: 故事要有起伏(遇到问题 - 尝试解决 - 发现转机 - 获得结果)。
重点: 产品/品牌是作为“解决方案”或“转折点”自然出现的,而不是生硬插入的广告牌。 比如故事里主人公用了某方法/产品,解决了他的核心困境。
秘诀3:找到那个“情感按钮”
理性让人思考,情感促人行动(转发、点赞、记住品牌)。能戳中人心的软文才有传播力。 * 常见的有效情感按钮: * 爱/保护(亲情、爱情): 比如守护家人健康、给孩子最好的。 * 焦虑/恐惧: 比如怕落后、怕生病、怕错过机会(但要用正能量化解恐惧,不能纯恐吓)。 * 认同/归属感: 比如“我们这类人”、“懂你的人”。 * 希望/憧憬: 比如更好的自己、更美的生活。 * 正义感/责任感: 比如环保、公益相关。
操作: 在故事或论述中,自然地融入能触发这些情感的元素。比如前面空气净化器的例子,就按下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和“保护”按钮。
秘诀4:藏得深一点,再深一点
最高境界是:“广告呢?哪有广告?” 读者看完觉得收获满满,最后才恍然:“哦,原来是XX品牌的软文啊!” 甚至不觉得是软文。 * 避免: 开头就吹品牌、堆砌产品参数、频繁出现品牌名和超链接。 * 技巧: * 品牌信息后置: 在提供了足够价值、建立了信任和共鸣后,再自然带出。 * 弱化推销感: 用“体验分享”、“解决方案”、“发现”等词代替“购买”、“优惠”。 * 融入场景: 产品是故事里主人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角。 * 强调价值而非功能: 说“它让我的早晨从容了十分钟”,比说“它有定时功能”更打动人。
四、新手常踩哪些坑?
坑1:价值不足,硬广穿马甲
文章干货少得可怜,故事假大空,一眼就看出是冲着推销来的。读者感觉被骗了,效果适得其反。
坑2:故事和品牌“两张皮”
前面讲了个感人故事,结尾突然生硬地跳到产品,毫无逻辑关联。读者:??? 情感链条断裂。
坑3:自嗨严重,不顾读者
通篇都在说“我司多牛”、“我产品多棒”,完全不考虑读者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这不是软文,是企业的自我表扬稿。
坑4:标题党,内容货不对板
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点击,进去发现内容空洞或与标题无关。透支信任,伤害品牌。
五、看看别人怎么玩的(案例浅析)
案例: 某国产手机品牌(比如小米)在推新手机摄影功能时。 * 低阶软文: 《小米XX手机发布,搭载1亿像素超清主摄!》 (这基本是新闻稿了) * 高阶软文: 《手机拍不出好照片?也许你只差这3个技巧》(技巧1、2是通用摄影知识,技巧3自然引入该手机独有的、能轻松实现该技巧的功能,并展示用该手机拍的样张)。重点在教你拍好照片,顺便展示了我手机能帮你轻松做到。 * 效果差异: 前者吸引参数党;后者吸引所有想用手机拍好照片的人,受众更广,接受度更高,更容易引发“原来这么简单?这手机好像不错”的认同感。 据一些非官方渠道反馈,这类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自然阅读量和互动量,有时能比直接的产品介绍高出好几倍,或许暗示了用户对“价值前置”内容的偏好。当然,具体转化路径怎么追踪,这个...嗯,我承认有点复杂,不同平台效果评估方式差异挺大,这块我也还在摸索。
六、未来软文写作会咋变?
用户越来越精明了,软文也得升级。 * 更真实: 虚构故事难有市场,真实用户案例、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分享会更受信赖。 * 更垂直: 大而全的内容吸引力下降,针对特定小圈子、解决精准痛点的深度内容更有价值。 * 更互动: 评论区互动、征集用户故事、UGC(用户生成内容)结合,让读者从观众变成参与者。 * 形式融合: 纯图文不够,短视频、短剧、互动H5等多元形式承载软性内容是趋势。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形式怎么变,“提供价值+情感共鸣”的内核永远不会过时。
写在最后: 公关软文写作,说到底是一场“攻心战”。它考验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对人性的洞察、对价值的挖掘、对故事的驾驭能力。别再想着怎么写“软广告”了,多想想怎么写出让人真心觉得有用、有共鸣、愿意分享的好内容。品牌的信息,自然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记住:用户不讨厌广告,讨厌的是没用的、打扰人的广告。 把你的“广告”藏进用户需要的故事和价值里,你就赢了。
【文章结束】
标题:公关类软文写作:如何把广告藏进故事里?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85643.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