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软文是什么鬼?看完这篇你就彻底懂了!

带鱼软文是什么鬼?看完这篇你就彻底懂了!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刷手机呢,突然蹦出篇文章,标题贼吸引人,点进去一看,开头还挺像那么回事,结果越看越不对劲...又臭又长,绕来绕去,半天讲不到重点,最后发现,好家伙,原来是个广告! 气得你只想骂娘。这种玩意儿,江湖人称——带鱼软文!
一、带鱼软文?听起来像海鲜,其实是“广告刺客”
带鱼软文?这名字怪怪的,跟吃的带鱼有啥关系?其实没啥直接关系,主要是形容它“又长又扁,内容空洞,像条晒干了的带鱼”。说人话就是:伪装成正经文章的超长广告。它不像传统广告那么直白,上来就喊“买我买我”,而是披着“科普”、“评测”、“故事分享”甚至“新闻”的外衣,温水煮青蛙式地给你洗脑,最后图穷匕见,亮出它的真实目的——推销产品或者服务。
- 核心目的就一个:让你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的广告信息,甚至产生购买冲动。
- 手段极其隐蔽: 开头可能跟你聊人生、谈理想、讲痛点,让你产生共鸣,觉得“这作者懂我!”然后...就掉坑里了。
二、带鱼软文为啥让人这么烦?细数它的几宗罪
带鱼软文为啥这么招人恨?咱来数数它的“罪状”:
- 浪费生命! 时间多宝贵啊!点开以为是干货,结果看了几百甚至上千字,发现全是铺垫,真正的“肉”(广告)藏在最后,或者零零散散夹在中间。那种感觉,就像吃了口苍蝇,恶心又憋屈。
- 信息污染! 网上信息本来就爆炸,带鱼软文这种“注水猪肉”混在里面,严重稀释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你想找点有用的?难!先得在一堆软文垃圾里刨半天。
- 套路太深,防不胜防! 现在的带鱼软文写得越来越“高明”了,情感牌、焦虑牌、专家牌(虽然可能是伪专家)轮番上阵,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特别是对某个领域不太了解的时候。
- 信任危机! 被骗多了,读者对整个网络内容的信任度都会下降。“这不会又是软文吧?”成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真正用心做内容的也受牵连。
三、带鱼软文长啥样?教你一眼识破它的“画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不被坑,先得知道它长啥样。带鱼软文通常有这些特征:
- 标题党! 标题贼唬人,要么极度夸张(“不看后悔一辈子!”),要么极度悬疑(“震惊!某知名品牌背后竟...”),要么戳中你痛点(“90%的人都做错了!原来XX应该这样...”),总之就是勾引你点进去。
- 开头“下钩子”! 开头往往很吸引人,可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或者一个看似深刻的观点,让你觉得“嗯,这文章有深度”,放松警惕。
- 篇幅巨长! 这是核心特征!动不动就几千字,信息密度极低。大量篇幅用在铺垫、渲染气氛、讲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真正有用的核心信息(尤其是广告部分)被稀释在长篇大论中。
- 转折生硬! 前面还在深情款款讲故事、讲道理,突然话锋一转,“直到我遇到了XX产品/服务...”,或者“多亏了XX,我的生活才改变...”。这个转折往往非常突兀,像强行插播广告。
- 堆砌“好评”! 文中会大量引用所谓的“用户反馈”、“专家意见”(可能都是编的)来佐证产品有多好,看起来特别“真实可信”。
- 弱化广告属性! 极力避免直接说“这是广告”,而是用“分享”、“推荐”、“亲测好用”等字眼模糊界限。结尾可能还假惺惺地来一句“纯个人分享,无利益相关”(你信吗?反正我...嗯...保留意见)。
举个栗子??: 你想查“云南旅游攻略”,搜到一篇《在丽江的柔软时光里,我找到了丢失的自己》。开头大段描写丽江美景、古城风情、邂逅的“有趣灵魂”,看得你心驰神往。中间开始讲自己遇到的“坑”(比如客栈不好、被宰),制造焦虑。然后!转折来了——“幸好遇到了XX定制游小管家阿花(此处应有微信号)!她帮我规划路线、订到超值客栈、避开所有陷阱...让我的旅程完美无缺!” 最后升华主题,再次感谢阿花。一篇标准的旅游类带鱼软文诞生!你品,你细品。
四、带鱼软文为啥能大行其道?背后的“生意经”
这么招人烦的东西,为啥还满天飞?无利不起早呗!
- 对商家:性价比“可能”高? 相比硬广,软文植入更隐蔽,用户抵触心理小(至少在识破前)。一篇爆款软文带来的潜在客户量可能很可观。而且,长文能承载更多信息,更容易把产品优势(或者编造的优势)讲清楚。不过话说回来,用户越来越精明了,这种长软文的实际转化效果...嗯...可能暗示其性价比正在下降?具体效果咋样,咱也不是商家肚子里的蛔虫,不好说。
- 对平台:流量就是钱! 甭管内容是不是软文,只要用户点进来、停留时间长,平台就能赚流量、赚广告费(平台自己的广告)。至于内容质量?平台有时候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KPI压力大啊。具体平台是怎么权衡内容质量和流量数据的,这个机制咱普通用户就摸不透了。
- 对创作者:恰饭的门路。 很多自媒体、小号主,靠接软文广告活着。写一篇带鱼软文的报酬,可能比吭哧吭哧写几篇原创干货来钱快、来钱多。虽然可能掉粉,但...先活下去再说?
五、练就火眼金睛!如何快速识别并避开带鱼软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不不,学会这几招,带鱼软文在你面前无所遁形:
- 警惕超长文+标题党组合! 看到又长又唬人的标题,先打个问号。特别是那些跟你搜索意图似乎相关,但标题过于耸动的。
- 直奔主题,快速浏览! 别被开头迷惑!直接拉到文章中部或中后部,看看核心内容是什么。如果发现大量无关细节、情感渲染,突然出现产品名称、微信号、购买链接...恭喜你,中奖了!
- 看评论区!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如果评论区大量出现“软文”、“广告”、“又长又臭”等字眼,基本可以盖棺定论。当然,有些软文会控评,把负面评论删掉。
- 查作者/账号背景! 这个账号是干嘛的?历史文章是不是都这个调调?如果是个新号,或者大部分文章都疑似软文,那就要小心了。
- 相信直觉! 如果你看着看着,心里开始犯嘀咕:“这怎么越看越像卖东西的?” 别怀疑,你的直觉大概率是对的!
六、遇到带鱼软文,除了生气还能干啥?
被带鱼软文坑了时间,确实火大。除了骂一句关掉,我们还能做点啥?
- 果断关闭,不贡献流量!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抗议。你的每一次点击和停留,都在为这种内容“投票”。不看,就是最好的抵制。
- 善用举报功能! 大多数平台都有“内容不实”、“垃圾广告”之类的举报选项。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有用,但举报的人多了,平台总会重视一点吧?
- 留言揭露! 如果评论区开放,可以留言指出这是软文,提醒后来的读者。不过要注意言辞,别违规被封号。
- 取关拉黑! 对于频繁发布带鱼软文的账号,果断取关、拉黑,眼不见为净。
七、结尾叨叨:带鱼软文,一场关于注意力的“围猎”
说到底,带鱼软文就是一场针对我们宝贵注意力的精心围猎。它利用我们的好奇心、信息焦虑、情感共鸣,设下长长的陷阱,只为最后那一下“推销”。
虽然带鱼软文很烦人,但说实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完全避开所有广告也不现实。广告本身不是原罪,恶心的是那种又当又立、浪费生命、污染环境的“带鱼式”软文。
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练就一双识别套路的慧眼,把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留给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下次再看到那种又臭又长、拐弯抹角的文章,心里默念:带鱼出没,注意避让!然后,潇洒地滑走。
【文章结束】
标题:带鱼软文是什么鬼?看完这篇你就彻底懂了!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86666.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