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看完这篇别再当冤大头

各位刚入行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常被"为马桶刷写一篇软文带货十万+"的故事撩得心痒痒?先别急着掏钱报课!上周我表妹花6980买的文案课,现在还在给人当免费代笔呢。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碗看似香甜的软文饭到底硌不硌牙。
【好处1: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
去年亲眼见过一个神操作——朋友开的蛋糕店在本地号发了篇《嫁给烘焙师三年,我得了糖尿病》,结局第二天订单直接爆单。重点来了,人家根本没提店铺地址,就在文章里藏了张包装盒特写,评论区全是求定位的。这种润物悄无声的安利,可比硬广强太多了。
【好处2:成本较低到离谱】
你绝对想不到,某二手平台爆火的"考研笔记"帖子,其实是培育机构实习生用午休时间写的。对比下传统广告烧钱姿势:
渠道 | 单次点击成本 | 转化率 |
---|---|---|
消息流 | 3-8元 | 1.2% |
软文 | 0.5-2元 | 4.7% |
(数据来源:2023年数字营销白皮书) |
不过别高兴太早!有个做养生茶的朋友照搬这一个套路,结局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现在还在和工商局扯皮呢。
【坏处1:信任危机说来就来】
上个月某母婴品牌的翻车现场还记得吗?找了100个素人发"宝宝喝了不夜醒",结局被扒出都是同一批注册小号。现在潜在顾客精得很,看到"亲测有效"先点开主页看是不是三无账号。你品,你细品。
【坏处2:写着写着容易魔怔】
我认识个房产文案,现在去菜商圈买葱都需要观察大妈砍价话术。更可怕的是某美妆写手,硬是把去角质软文写成恐怖小说,现在一提磨砂膏就PTSD。这行干久了,看啥都像选题素材。
【灵魂拷问:软文真的能赚钱吗?】
这么说吧,去年有个大学生靠写宠物食品测评,一个月赚了辆二手飞度。但你要知道,他前三个月发的200篇笔记基本零收益。现在教你识别真假机会:
√ 能晒出延续三个月以上收益图的
× 只说"轻松月收入过万"不给案例的
√ 愿意分享失败阅历的
× 吹嘘"三天掌握核心技巧"的
有个坑我必须提醒:某平台招"情感故事写手",结局成了杀猪盘帮凶。现在人家都在局子里写悔过书呢!
【坏处3:法典红线一碰就死】
去年某减肥商品的软文用了"医术奇迹"这一个词,直接罚款20万。记住这些高危雷区:
医疗美容类不能说效果
培育培训类不能承诺利用率
食品保健类不能提治疗功能
金融理财类不可以保证收益
说个真实的黑色幽默——有位老哥在小说里植入网贷广告,结局受众真去借钱打赏,现在平台和作者正在法庭扯皮。
【好处3:练就火眼金睛】
干这行最大的收获,是能一眼看穿商家的套路。上次去买车,销售刚开口我就知道他要走"家室温馨"路线。这种本事迁移到日常生活,简直防骗神器附体!
【独家避坑指南】
教你个绝招:写完软文先发给母上大人看。倘使她能准确找到广告主体,这稿件基本废了。真正的好软文,应是老太太看完觉得"这闺女真会过日子",而非"又骗我花钱"。
说一句掏心窝的,软文就像川菜的辣椒——用好了提味增香,用多了烧心伤胃。入行前建议去医院查查抗压本事,毕竟甲方爸爸的"稍微改改"可能意味着重写十八遍。最后送大家八字真言:可以夸张,不能诈骗!
下一篇:软文到底能带来什么直接效果?
标题:软文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看完这篇别再当冤大头
地址:https://wenfangge.net/news/80272.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